September是九月,但在拉丁文裡septem是「七」的意思。
October是十月,但是octo是表示 「八」的字首。
November是十一月,但是novem在拉丁文裡是「九」的意思。
December是十二月,但dec是表示「十」的字首。
為什麼會這樣?原來這些字都是從拉丁文來的,而且剛開始時September確實是七月,依序到December是十月,但是第二代的羅馬王–努馬.龐皮利烏斯–改變了某些月份的順序,像是現在的三月本來是一月,而現在的九到十二月也是這麼來的。
前一陣子開始看鹽野七生的《羅馬人的故事》,挺有意思的。剛上大學時最想看的是日耳曼的歷史,不過那時太墮落不知長進,所以這類「很有營養」的事沒做幾件。沒想到最近因為CH轉來的一篇文章,打算開始看羅馬史,看得很慢,不過我相信一定會有些收穫。
Jan 31, 2008
Jan 26, 2008
Jan 24, 2008
Jan 21, 2008
塗鴉
為了春聯節的春聯不要寫得太糟糕,這幾天多練了幾次,說是多練,可不比大學的時候勤,不過以我現有的時間也算認真了。只是仍舊不改當年遊玩的心態,帖子東抄一頁西抄一本,沒特別專心想練什麼,只要覺得看得順眼的行草就想抄幾個字。所以二話不說就拿出中秋帖抄他個幾通!原因無他,中秋帖就這麼短短幾個字,隨便抄都是一通……
這一陣子總覺得某些人的字還真的挺像的,以前聽說歷代書家都愛二王,可從來不覺得有脈絡可尋,停了幾年不練字,反到有些感覺。米芾的字算是一例,大學時抄爛的苕溪詩卷(抄到爛不代表抄得好),從來也沒想過當中有王字的味道,現在反到覺得有些像,連王鐸的字也像是同一個源頭。也許每個書家都努力表現他們眼中的二王,也許也因此沒聽說過哪個書家能超越二王。
東抄西抄後發現以前買的李思訓碑,所以就……抄一段。忘了當初是為什麼開始注意這帖子的,不過李思訓碑還挺特別的,輕重的變化似乎主要來自筆畫的粗細,有些較大的字反而用比較細的筆畫,整個字又不因此而顯得單薄……這也是我缺少的。自運的時候尤其明顯,我只能用不同的寫法,行草相參來表現變化,無論單字通篇,看起來都很單調。也許我該抄他個一百通李思訓碑……
Jan 17, 2008
Jan 13, 2008
dc & surface
之前一直以為對GDI相當熟悉,直到最近要解決新的問題才發現有些觀念錯得離譜。為了釐清dc, surface, gdi, overlay mixer之間的關係,雖然沒查到夠清楚的資料,不過也算有進展了。從開始寫win32程式,就一直以為dc像塊畫布(canvas),仔細看過msdn後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:
A device context is a structure that defines a set of graphic objects and their associated attributes, as well as the graphic modes that affect output.
與其說是塊畫布,還不如說是一堆繪圖工具,而真正的畫布是output。在函式庫的層級上來說,d3d與gdi其實是同一層的,都是device independence而且output一樣(這是我猜的,沒看到文件明確的這麼寫),不一樣的是d3d可以有硬體支援,這當然也是d3d吸引人的地方。而這個output,似乎就是個surface,也因此overlay mixer 與 d3d 並存是可行的,但有個部份我一直無法解釋,為什麼OM與d3d都在同一個window上時,有時video 一定會蓋掉d3d,不過可以確定的是OM是整個render 的最後一步。
A device context is a structure that defines a set of graphic objects and their associated attributes, as well as the graphic modes that affect output.
與其說是塊畫布,還不如說是一堆繪圖工具,而真正的畫布是output。在函式庫的層級上來說,d3d與gdi其實是同一層的,都是device independence而且output一樣(這是我猜的,沒看到文件明確的這麼寫),不一樣的是d3d可以有硬體支援,這當然也是d3d吸引人的地方。而這個output,似乎就是個surface,也因此overlay mixer 與 d3d 並存是可行的,但有個部份我一直無法解釋,為什麼OM與d3d都在同一個window上時,有時video 一定會蓋掉d3d,不過可以確定的是OM是整個render 的最後一步。
Jan 9, 2008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